牙頸部的“缺損”是刷出來的嗎?
隨著人們對口腔衛生重視程度的加強,每天至少早晚刷牙兩次,期待牙齒又白又亮,一笑就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星~但,有些人雖然每天都在認真刷牙,某天對鏡子咧下嘴,卻發現好多牙齒頸部都有一道“缺損”,喝口涼水、吸一口冷氣、用牙簽戳一下,怎一個酸爽了得!這是啥?口腔醫生表示:這是“楔狀缺損”!
什么是“楔狀缺損”
楔狀缺損是發生在牙齒唇、頰面頸部的慢性硬組織缺損,簡單說就是牙齒靠近牙齦部位缺了一塊,外形為 “V”形,由于它酷似楔子,故叫“楔狀缺損”。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缺損癥狀會加重,中老年人群高發。
“楔狀缺損”都是“楔狀”嗎
口腔醫生表示,口大底小呈“V”形的缺損只是比較典型的一種形狀,除此之外,洞底扁平的槽狀缺損,洞底圓弧、橫斷面呈“C”形的缺損,洞底扁平、側壁呈半圓形的削狀缺損等都屬于“楔狀缺損”。
“楔狀缺損”是怎么形成的
牙齒牙頸部結構相對薄弱,如果刷牙方式不對,時間一長,便容易在牙頸部形成缺口。
1.橫向刷牙“最致命”。雖然每天都刷牙,但很多人的刷牙方式卻是錯的,尤其是橫向刷牙。橫著刷弧形的牙面,較突出的牙頸部很容易“受傷”。刷牙時,臉部肌肉會擠壓牙刷,牙刷對牙齒的力增大,橫向刷牙對牙頸部的磨損更大。
2.刷牙用力過猛。刷牙太使勁兒,牙齒也會受損。隨著年齡增長,牙齒缺損的比例越高。據統計男性“楔狀缺損”比女性更多,這可能是力氣太大的副作用。
3.習慣使用硬質刷毛牙刷。有些人習慣使用硬毛牙刷,覺得清潔力更高,但刷牙時力度控制不好,容易損傷牙齦,加速牙根的暴露和“楔狀缺損”的形成。
4.牙齒結構。除了不良的口腔清潔方法外,牙齒結構也可能造成“楔狀缺損”,因為牙頸部是牙齒的薄弱區域,表面牙釉質很薄,牙釉質和牙根表面的牙骨質有三種結合方式:牙骨質覆蓋牙釉質、牙骨質與牙釉質端端相接、牙骨質與牙釉質不相接。如果不是第一種情況,牙齒里面的牙本質容易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學因素的破壞而形成牙頸部的“缺損”。
5.酸的作用。除了唾液中可能有的酸,食用的酸性食物、胃病返酸、接觸酸的工作等都可能酸蝕牙齒,使牙頸部出現缺損。
6.應力集中。使用牙齒時,咬合力會在牙頸部集中,如果咀嚼力太大,愛吃硬東西或牙齒排列不齊,都會增加缺損概率。
“楔狀缺損”的表現
1.淺型和中型可能沒癥狀,也可能發生冷熱酸甜敏感。
2.深型可能有牙髓病、根尖周病癥狀,出現自發性疼痛,嚴重時牙齒甚至可以從缺損處直接折斷。
“楔狀缺損”如何治療
1.不明顯的可以不做處理。如果沒癥狀,自己看來并不影響美觀,可暫時觀察。
2.過敏的脫敏治療。如果感覺“楔狀缺損”的牙齒對冷熱刺激敏感,再無其他癥狀,可以進行脫敏處理,減輕牙齒敏感程度。
3.缺損較深的充填修復。充填修復是“楔狀缺損”的常用治療方法。缺損較大或較深,可采取樹脂充填修復以阻斷缺損繼續向深部組織發展,緩解冷熱酸甜刺激痛癥狀。
4.累及牙髓需行根管治療 。“楔狀缺損”導致牙髓暴露,需要及時進行根管治療,再進行樁冠修復以恢復牙齒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如果已經嚴重到牙齒折斷,也要先進行根管治療,再進行樁冠修復。
如何預防“楔狀缺損”
1.正確選擇牙膏、牙刷,正確刷牙。選用刷毛較軟的牙刷和顆粒較細的牙膏;避免拉鋸式橫向刷牙、刷牙過久、刷牙力太大;時間控制在2-3分鐘。
巴氏刷牙法:牙刷刷毛與牙齒呈45-60度角(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同時將刷毛向牙齒輕壓,使刷毛略呈圓弧。每次刷2-3顆牙,先水平顫動牙刷4-6次,再豎直方向轉動牙刷,再換位置。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
2.避免用前牙咬過硬食物,如有不良咬筆等習慣需立即戒除。
3.如果牙列不齊影響咬合,需及時治療,糾正咬合關系。
4.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避免牙齦退縮、牙根暴露。
5.盡量減少酸性飲食的攝入,接觸酸性飲食后應立即用清水漱口,但不要立即刷牙;如果存在消化系統相關疾病應積極治療,避免胃酸反流、唾液中酸過多。
避免“楔狀缺損”的最佳方法是預防。如果您發現牙頸部已經出現缺損,請及時到正規口腔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