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牙片,那些必須知道的事兒
很多看過牙、被醫生安排拍牙片的患者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看個牙還得拍片?拍片有輻射吧?對身體不好吧?
為什么要拍牙片?
牙齒內部構造,醫生無法用眼觀察到,拍牙片,更有利于醫生的診斷:
★可明確牙齒生長方向:如牙根數目,牙根是否彎曲、膨大等。
★確定牙齒與重要解剖結構的關系:如上頜磨牙與上頜竇的關系、下頜磨牙與下頜神經管的關系等。
★預知頜骨內有無多生牙、埋伏牙、囊腫……
不同情況拍不同牙片
★全景片(曲面斷層片):拍攝全口牙齒。拍攝范圍較廣,可同時看到全口牙、雙側上下頜、顳頜關節、上頜竇、下頜神經管、牙槽骨等部位的情況。
★CBCT(錐形束CT):全景片是二維圖像,而CBCT是三維圖像。用于拍攝整個頜面部,一次掃描即可獲得全口牙列、雙側顳頜關節、頭顱側位及正位影像。無論是頜面外傷、囊腫,還是種植牙,都建議采用CBCT。
★小牙片(根尖片):如果需要觀察單顆牙齒,則需要拍這種牙片,以準確顯示齲齒的破壞程度、牙齒根尖周病變、牙周骨質破壞情況等。
★頭顱側位片(常用于牙齒矯正):側方位展現牙骨位置,通常在牙齒矯正時需要拍這種牙片。對于正畸前的數據分析、制定矯正計劃等,頭顱側位片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應該拍哪種牙片?
4種牙片,到底哪種更適合你呢?不同的檢查項目各自的側重點和使用范圍都不同:根管治療建議拍攝根尖片;拔智齒建議拍攝曲面斷層;種植——建議拍攝CBCT;正畸建議拍攝曲面斷層、頭顱側位定位片和CBCT。具體需要拍攝哪種牙片,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治療需要,給出相應建議。
拍牙片的輻射大嗎?
拍牙片時的輻射量微乎其微,不用擔心:拍一次小牙片的輻射量約5μsv;拍一次全景片的輻射量約6μsv;拍一次口腔CT的輻射量約36~270μsv
孕婦和兒童可以拍牙片嗎?
一般不建議懷孕初期(前三個月)拍牙片,有可能對胚胎期胎兒造成傷害。孕期三個月過后,如果孕婦必須接受X光拍攝時,可以穿防護服(鉛衣)以防放射線危害孕婦及胎兒。只要不是直接對準腹部或其附近部位的高劑量輻射,對胎兒的影響幾乎微不足道,準媽媽們不必過于擔心。
兒童在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拍牙片,一般醫生會為他們穿上鉛衣,良好的抗輻射保護措施會將危害降到微乎其微。
牙片對于口腔疾病的診斷尤為重要,且輻射量很小,所以只要有必要,大家可放心拍片。